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80篇
林业   151篇
农学   69篇
基础科学   14篇
  147篇
综合类   425篇
农作物   51篇
水产渔业   32篇
畜牧兽医   197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2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西藏林芝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云 《家畜生态》2003,24(2):42-44
本文从诊治的临床型乳房炎和奶牛生活环境入手,分析引起乳房炎的病因。调查显示有8种致病菌可引起乳房炎,统计分析了年龄、胎次与乳房炎的关系。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综合防制措施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藏北地区草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藏北地区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载畜潜力,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继续发展的基本因素,提出了挖掘资源潜力、实行季节性畜徼业、增加草地投入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桂东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发展成为近年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资源文化的正确定位和开发层次是提升旅游产品档次的关键。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是侨乡风情文化、喀斯特———丹霞地质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名人历史文化等。文章首先阐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然后深层次挖掘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提出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4.
藏系绵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最佳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原型藏羊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适宜于藏系绵羊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在PE2400型DNA扩增仪的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量为60-120ng,引物量为4-8pmol,Mg^2 浓度为2.0mM,Taq DNA聚合酶为1-2.5U,dNTP浓度为150-200μM;94℃预变性3分钟后35次循环的参数设定为:94℃1分钟,36℃1分钟,72℃2.5分钟,最后72℃延伸10分钟,利用这些条件对藏系绵羊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其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5.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Fire has historically been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factor maintaining southeastern U.S. vegetation. Humans have altered natural fire regimes by fragmenting fuels, introducing exotic species, and suppressing fires. Little is known about how these alterations specifically affect spatial fire extent and pattern. We applied historic (1920 and 1943) and current (1990) GIS fuels maps and the FARSITE fire spread model to quantif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storic and current fire spread distributions. We held all fire modeling variables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cloud cover, precipitation, humidity, air temperature, fuel moistures, ignition source and location) constant with exception of the fuel models representing different time periods. Model simulations suggest that fires during the early 1900's burned freely across the landscape, while current fires are much smaller, restricted by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Fire extent declined linearly with patch density, and there was a quadr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fire extent and percent landscape covered by anthropogenic features. We found that as little as 10 percent anthropogenic landcover caused a 50 percent decline in fire extent. Most landscapes (conservation or non-conservation areas) are now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features which disrupt spatial fire behavior disproportionately to their actual siz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land managers using fire to restore or maintain natural ecosystem function in pyrogenic systems will have to compensate for anthropogenic influences in their burn planning.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May 2005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赤松梢斑螟(Dioryctria sylvestrella(Ratzeburg))在藏东南高山松上的生物学特性,为监测和防治该害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藏东南选择4块有代表性的高山松林进行野外观察,每7 d从观察林地采集5个有虫球果于室内解剖,测量其中的赤松梢斑螟幼虫形态指标;然后将赤松梢斑螟幼虫饲养在室外水培枝高山松球果中,观察其取食、结茧、羽化、交配、产卵、孵化、越冬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赤松梢斑螟成虫雌雄同型,体长13~17 mm,翅展23~28 mm;老熟幼虫体长约12 mm,头宽约2.5 mm,头部黑褐色、有光泽;初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为淡红色,腹足趾钩单序环式,臀足趾钩双序缺环式;卵呈卵圆形,黄白色;蛹体长约13 mm,宽约3.5 mm,尾部有6根臀棘。赤松梢斑螟在藏东南高山松上1年发生1代,以幼虫危害高山松当年生球果并以幼虫越冬,幼虫期约300 d、5龄,蛹期约40 d,成虫期约8 d,卵期约10 d。赤松梢斑螟成虫多数白天上午羽化,次日傍晚交尾,交尾时间长达6~9 h,幼虫一果一虫,无转移危害现象;被害球果畸形,结实不良。【结论】赤松梢斑螟危害高山松球果,成虫和卵阶段在球果外,幼虫和蛹阶段在球果内,有较强隐蔽性。每年6-7月是防治赤松梢斑螟的关键期。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作物秸秆(豌豆秸秆、玉米秸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甲烷(CH4)产量、逻辑斯谛-指数(LE)模型产气参数、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等指标。结果显示: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按玉米秸秆、青稞秸秆、豌豆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顺序依次降低。体外发酵48 h后,玉米秸秆的Vf、IVDMD、IVNDFD、CH4产量(豌豆秸秆除外)、丙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秸秆(P0.05),其体外发酵液p H则显著低于其他秸秆(P0.05)。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作物秸秆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9.
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藏东"三江"流域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特征,为政府部门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利用藏东"三江"流域1980—2015年逐日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M-K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热量、光照、降水资源的变化趋势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6年,藏东"三江"流域年平均气温、日照时数、降水量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38℃/10 a、22.2 h/10 a、9.4 mm/10 a;流域内各站气温年、季变化趋势一致,日照时数与降水量年、季变化趋势差异较大;降水相对变率春季最大,夏季最小;≥0℃的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长。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将对藏东"三江"流域农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西藏麦类作物中真菌毒素污染程度及产毒真菌种类与分布,以青稞、小麦为研究对象,对其籽粒中多种毒素进行分析,并对毒素污染阳性样品进行真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2018年毒素总检出率为20.13%;杂色曲霉毒素检出率最高,为10.74%;OTA超标率最高,为3.36%;小麦的毒素检出率和超标率都高于青稞,二者的污染毒素种类以OTA、ZEN、ST为主。西藏高原42份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作物籽粒中共分离到199份真菌,分属23属67种真菌,青霉属为优势属,曲霉属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